新华社记者 胡林果 邓 华
灭火器灭不了火苗、消防呼吸器过滤不了烟气毒性、消防水带一进水就破裂……不合格的消防器材不仅可能在关键时刻“掉链子”,本身也可能成为危险源。
为何“救命器材”成了“摆设”?不合格的消防器材是怎么流入市场的?“新华视点”记者展开调查。
部分消防产品关键材料“以次充好”“偷梁换柱”
随着人们消防意识的提升,一些包含小型灭火器、防毒面具等消防器材的家用消防应急套装近年来销售火热,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。同类产品价格为何如此悬殊?业内人士表示,消防器材质量参差不齐是主因。
记者梳理发现,在